图片
🗓️你知道吗,除了二十四节气,还有月令七十二候,独属于咱老祖宗的浪漫和智慧!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( Twenty - four solar term ),元·吴澄(撰)。月令七十二候是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、气候、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而成,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。
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,以每五日为一"候",对应一种物候现象,称为"候应"。一个节气十五日,有三候,三候为气,六气为时,四时为岁,周而复始,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。
图片
月候应中包含了各种自然现象,比如动物、植物的生长繁殖,还有非生物类,比如雷电、霜雪等等。物候是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探索,是人类对农作和生活的感性认知和总结。了解七十二候,是了解四季变换、时间流转的方式,也感受古人生活浪漫的方式。
📜序|原文
图片
【夫七十二候,吕不韦载于《吕氏春秋》,汉儒入于《礼记·月令》,与六经同传不朽。后魏载之于历,欲民皆知,以验气序。然其禽兽草木,多出北方,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。故江南老师宿儒,亦难尽识。况陈浩之注,多为谬说,而康成、颖达,亦有讹处。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,并《说文》《埤雅》等书,而又询之农牧,似得所归。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藁(gǎo),以俟博识者鉴焉。】
📝作者|吴澄
吴澄[元](1249~1333),元抚州崇仁人,字幼清,晚字伯清。幼颖悟,既长,博通经传。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,还居草屋,学者称草庐先生。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,起至京师,寻以母老辞归。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,以疾去。武宗即位,召为国子监丞,升司业,迁翰林学士。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,修《英宗实录》,命总其事。实录成,复弃官归。四方士负笈来学者,常不下千数百人。少暇,即著书。有《易纂言》、《仪礼逸经传》、《礼记纂言》、《春秋纂言》、《吴文正集》等。
⏳七十二候|评析
旧本题"元吴澄撰"。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,各训释其所以然。考《礼记·月令》,本无七十二候之说。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乃以五日为一候。澄作《礼记纂言》亦引《唐月令》,分着五日一候之义,然不闻更有此书。其说以《经》文所记多指北方,非南方之所习见,乃博考《说文》、《埤雅》诸书,兼访之于农牧,着为此编。然考证名物,罕所发明。又既以蝼蝈为土狗,又载語鼠五技之说,自相矛盾。既以虹为日映雨气,又引虹首如驴之说,兼采杂书,亦乖解经之法。疑好事者为之,托名于澄也。(四库全书总目·经部·礼类存目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